《远去的牧歌》哈萨克族“走与搬”搬上大银幕

2018-9-12

  《远去的牧歌》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琳)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远去的牧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式。阿迪夏·夏热合曼、周军两位导演以及男女主演海拉提·哈木、马尔江·巴依吐肯等主创集体亮相。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影片,《远去的牧歌》讲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在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远去的牧歌》以中国哈萨克族牧民四季游牧转场为结构线索,时间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跨越到今天,故事围绕新疆草原哈萨克族胡玛尔一家人游牧生活的变革展开,全片分为“冬(1980年代中期)”“春(1990年代中期)”“夏(2000年代中期)”“秋(2010年代中期)”四篇。影片描绘了在艰难跋涉的转场游牧过程中的传奇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观,同时展现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定居兴牧政策引导下以及保护草原生态的时代背景下,牧民们和过去告别,迈向崭新生活的昂扬脚步。导演周军介绍,《远去的牧歌》的想法最早起源于2016年初天山电影制片厂年度创作策划会,“我们瞄准拍摄一部反映哈萨克族牧民在近40年的转场游牧生活中,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这样一个大背景大主题的故事片。”经过全体主创的深思熟虑,影片确定以“散文诗意化”为主要叙事风格,“这在当下商业主导的氛围环境中,是一个大胆的决定。高厂长坚定地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一定要拍出一部不同于天山厂以往的影片来,要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远去的牧歌》以“天之高远,地之浑厚”为基调,“比如,利用航拍技术打开空间视野格局,强化感染力、震撼力;在两级镜头和移动镜头中实现视觉的丰富性、愉悦性;在影像表现上凸显记录感,增强纪实性,在真实质朴的画面中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感染力。”而属于哈萨克族的“走”和“搬”有机地贯穿全片,尤其是在冬、春、夏、秋四个篇章的首尾都有大规模的转场迁徙,而且每一次的大型转场都不重样,呈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方式和内容。“在我们看来,‘走’是哈萨克人从漫长的历史走到了今天,还将从今天走向美好的未来;‘搬’意味着改变,哈萨克人在将毡房不停地拆解和构建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走’是探索精神的体现,‘搬’是行动力的最高表达。”


中国 ·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13
邮编:100083 Tel:8610-82335122 传真:8610-8233512
©2003-2016 zhongshiyam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389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435